时间:2023/12/25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
疍家渔排鱼味香

■吴松

在琼闽粤大地,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,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疍家人。

相传清代乾隆年间,闽粤两地疍家人划过波涛汹涌的琼州海峡,沿海南岛东岸南下,直至海天的尽头,才收帆停船,在码头停靠下来,三亚和陵水是疍家人主要的聚居地。疍家人世代居于海上,自然而然形成了“海上村庄”。他们以捕鱼为生,以船为家,家就是船,船就是家,被称为“海上吉普赛人”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,如今的疍家人早就迁居陆地,只保留传统的作海方式,并在此基础上,大力发展养殖业,在原先海上的房屋周边扩建了许多个网箱,养殖石斑鱼、海干草等多种鱼种。这些已成规模养殖的鱼类要如何售卖?精明的疍家人依着先人的那句古话“靠海吃海”,把产销系在海上,于是,一个新兴的饮食业——渔排,应运而生,并且生意越做越红火,已成为许多游客的打卡地。

为了体验渔排海鲜的鲜味,我们几个笔友特地驱车来到陵水新村港。新村港就在新村镇海边,到镇上的时候,已经晚上8时多了。穿过新村镇的时候,只见镇上灯火通明、华灯璀璨,路边停满了车,两边的海鲜店、烧烤店人声鼎沸、热闹非凡。我们很奇怪,疫情之下,到处都冷冷清清,怎么新村如此热闹呢?当地笔友王老师说,整个新村港半岛环抱,海湾内部风平浪静,当地气候温暖、水质清澈,海水含盐度适中,加上海湾内水流交换迅速,浮游生物丰富,天时地利造就了世界一流的养殖良港,养殖鱼类繁多。新村的渔民天天在海上作业,都会打回无数的渔获,来吃海鲜的人自然就络绎不绝了。新村港因此而人气爆棚,非常热闹,故有“小香港”之美誉。

来新村港一定要在渔排上大快朵颐。王老师带着我们直奔渔排。夜晚的渔排,渔灯亮起,绽放着五颜六色的光芒,海风吹过,海面波光粼粼,一艘船连着一艘船,就像绵延着光影的世界。人们在船上吃着、喝着,欢声笑语划破了宁静的夜晚,这是一个夜的集市,一个欢乐的海洋。没有比在渔排上吃得更鲜美的海鲜了,许多海鲜是从海里小网箱里直接捞出来,就上了餐桌,还带着海水的气息。

热情好客的王老师为我们点了清蒸石斑鱼、清蒸螃蟹、海胆蒸蛋、水煮鸡腿螺、蒜蓉虾和一大盆的海干草鱼汤,把餐桌挤得满满当当。我们几个都是三亚人,对海产并不陌生,但感觉新村港海鲜的鲜度甜度都要更上一筹,口感更好。最后,还上了一锅气鼓鱼粥。打上一碗粥,加入一小撮胡椒粉和葱花,顿时,米香鱼香扑面而来,不禁端起碗,用筷子哗啦哗啦拨入口中,一股清甜清香从口腔中蔓延开来。真是美味啊!

新村港的水干鱼享誉海内外。这里制作的水干鱼有熟水干鱼和生水干鱼。现在是捕捞灯光鱼的季节,港湾里,一艘艘灯光船正趁着夜色捕捞。这种鱼身段短小,只有三四厘米长,偏扁,浑身通透,是群聚性鱼类。制成鱼干经油煎后,鱼香四溢,且软硬适中,是配稀饭的最佳搭配。经过鱼干作坊时,我们特意停下车来,近距离体验水干鱼的制作过程。

走进一家叫“陈记”的制作坊,只见店里的灶台上置放着一口大锅,炉火正旺,烧着大半锅的开水。老板往锅里倒鱼,几分钟后,用漏铲把鱼儿捞出来,均匀地散放在用木头框好的纱网上。老板说待叠至十个纱网,再送进大烤箱,经过半个小时的微烤脱水后,就可包装上市了。这些水干鱼大多出口至东南亚国家和香港、台湾地区,成为游客的抢手货。

到道别的时候了,我们与王老师握手道别,乘着月色返回。一路上,陵水人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,新村港的渔排和水干鱼香深深地吸引着我。我心里默念着:感谢重义的朋友,感谢不畏辛劳的渔民,感谢大海母亲的馈赠!

声明:转载或者引用本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