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/1/18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那里治疗白癜风最好 https://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etbdf/

硬菜是我农村老家乡亲们对荤菜的叫法,原以为是地方特例,没想到在很多地方都有相同的称呼,看来,无论南北东西,农民的血脉是相通的。

硬菜的标准很有意思,它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两层含义:第一层是泛指所有的荤菜。举个稍小的例子,比如一户人家天天吃白菜炖粉条,忽然有一日,主妇在锅中加了肉,甭管肉块大小,在其家人看来,这道菜都属于硬菜的范畴了。为啥?有肉解馋即好。

第二层含义是特指油水足、块头大、吃起来囊口的肉类食物,比如猪肘子,扒肉条之类,这类硬菜,没有任何蔬菜佐伴,就是那么直接简单,吃一口,满嘴油,吃到头,油不断。此种菜才是“硬菜”的真正标准,如今人们再评价菜硬不硬,依然以此为据。

在我儿时的农村,以上两种硬菜的标准是混淆起来的,在大家普遍不富裕的经济条件下,锅里有肉、碗里有油、嘴上见荤,即是硬菜。村里人家,一年四季仅有深秋和冬日可常常见到肉食,美其名曰“养膘”,实则是家禽家畜过冬草料不足,家中年关需要钱财,只好宰杀饲养的各类禽畜补贴家用,剩下的边边角角的肉料,卖不上好价钱,索性不卖,留下来骗一骗苦了一年的嘴,哄一哄被汗水榨干了的肚子。

当时村里乡亲们最爱吃的肉是肥肉,越肥越好,有的人,白腻腻的大肥肉片子,在锅里煸熟,出锅进嘴,看得年幼的我胃里一阵反酸,可食者却双眉舒展,仿佛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一般。

大家之所以香(喜欢)肥肉片,是因为很多主妇用它炼荤油,待到炼完后,干巴巴地失去了油润的口感,吃起来没有那种“幸福满满”之感。适时,乡人皆以吃肥肉为傲,谁家能吃上肥肉片子,那绝对是可以在村口“不经意间”吹嘘一番的。

乡亲们吃硬菜的时候不多,红白喜事算是难得的机会。村里人办酒席,考虑到乡亲们的饮食习惯,精致的菜肴是没有的,一大桌子硬菜满满。中间大陶盆子里放到是红烧肘子,四周拱卫着它的是肉丸子,大鲤鱼,肥鸡和卤牛肉。

其中,肉丸子号称四喜丸子,可惜村里人不讲究,说好的四喜往往是六喜、八喜、十二喜,反正是丸子越多越好。参加酒宴的乡亲,平时最喜欢挑理,可一看到硬菜,所有的理都抛到了九霄云外,什么四喜,开玩笑,十二喜才好。

大鲤鱼是应景的菜,不到酒席快结束时是没人会对它动筷子的,原因无他,鲤鱼有刺,吃起来麻烦,你要是和它纠结半晌,别的硬菜估计一口也吃不上。唯有到酒酣人醉时,桌上的硬菜消耗殆尽,人们,尤其是男人们才会慢条斯理地吃起鱼来,小口抿着酒,小块夹着鱼,大声聊着天,给办酒席的主家添着热闹。

肥鸡是女人和小孩子们的最爱,因为它吃起来可以斯文一点。肥鸡刚刚端上桌,无论男女老少,均会把鸡腿和鸡翅膀撕下来递给孩子,受苦受累一辈子的乡亲们,盼望孩子们吃了鸡腿走得远,吃了鸡翅膀飞得高,以后的生活能够远离农村,去过他们羡慕的城市里的日子。

卤牛肉不是固定的硬菜。有时候是驴肉或者骡子肉,有着聪明智慧的乡亲们,给它们编了一首顺口溜:骡子肉驴香香,牛头肉马板肠,据说这是大生灵肉好吃程度的排名。

当年的红白喜事办酒席,主家是不赚钱的,能够持平已是不错。肚子里没油水的乡亲们生活都不怎么好,随的礼钱自然不会多,能够给上20元钱已是大礼,多数人是5元、10元,虽然那会的物价低廉,可5元、10元,一家子人来吃,一吃两三顿,没有人会在这上面打什么赚钱的主意,能让乡亲们吃饱吃好,就是主人家最大的安慰了。

现在的红白宴席,不论是城里的还是乡下的,都已经成为了大家往回搂钱的手段,没办法,自己平时随出去的礼钱,都要借此机会“零存整取”,更有那被钱财摸了心窍的人家,利用大家好面子的心理,提前联系好一些亲朋,恶意提高礼金,借此大赚一笔。这样的酒席,再多的硬菜大家也食之无味,甚至那些硬菜是真的“硬”,硬到咯牙伤心,很多人就此不相往来。

过去村里人能吃到硬菜的机会除了红白宴席,就是过年了。辛苦了一年,再节省的人家也会在年三十到初六吃点硬菜,一来拜年的人会停留在家中喝上一口,没几道硬菜上不了场面,二来勤俭节约也需有个度,过年都不“奢侈”一把,那便是吝啬了,会让村人耻笑,不利于该人家在村子里的人设。

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,也是我只要想起便会感到温暖的事情。那时候村里的乡亲们,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:给孤寡老人,也就是五保户送肉。不管是否沾亲带故,只要是村子里有五保户老人,哪怕他已经去了乡里的敬老院,乡亲们也会自发地给他们在年节时候端上一碗、一盆熟肉,为了防止一下子送的太多老人们吃不了,大家们轮着日子送。

听祖父说,自从我们的先祖从山西走东口来到这里,大家就一直依循着这样的规矩,目的是想告诉所有的村民,只要有我们一口饭吃,绝对不会让你们饿着,老西儿看着不团结,可不能忘了乡情,不能忘了曾经走东口一路上的苦辣酸甜和相互扶持。虽然我儿时的老家人,很多人已经不记得自己的真正的老家具体在山西的哪里,但是,骨子里留下来的情义,不能断绝。

如今,农村老家的生活条件早已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,乡亲们也已经走出了农村,去到了城市生活。曾经的硬菜,也已经变成了好酒之人挑几筷子就酒的下酒物,再也没有人争争抢着去吃什么硬菜,甚至,大家伙越来越油腻的肚子开始排斥起硬菜来。

在我家,我和父亲现在对硬菜的定义发货时有了改变,我们爷俩觉着,只有老家拿来的东西,才是真的硬菜。老家的土豆、老家的莜面、老家的白菜、老家的胡萝卜……在诸多食物中,肉类的影子很少出现,更不要提什么大肥肉片子之类的“不健康”食物。用父亲的话说,咱们的硬菜,从来都不是什么肉食,而是那些乡亲们用血汗浇灌的粮食,用心血喂养的家畜,硬菜,不过是把故乡咬进嘴里,慢慢的咀嚼,才能品出的味道。

也许,我的硬菜,从未消失。
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