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0-9-15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
前言

F0REWORD

皮肤疾病多种多样,其中不少容易反复发作,常见发红、瘙痒、干燥等过敏表现,却很难找到过敏原。但是,这些皮肤疾病有一个共同病因——“皮肤屏障受损”,也就是皮肤表面失去了正常的保护功能而导致皮肤水分丢失,出现干燥、脱屑、瘙痒等症状;同时,皮肤表面的有害物质容易通过受损的皮肤屏障进入皮肤,引发皮肤的炎症反应,造成不同程度的皮损,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功能。因此,皮肤屏障受损不仅是许多皮肤疾病的表现,同时也是皮肤疾病容易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。在皮肤疾病的治疗中,医生不仅要使用药物,同时也需要使用能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护肤品。保湿剂的使用能够修复或重建皮肤屏障功能,打破屏障功能障碍-炎症-皮损的恶性循环;缓解因疾病本身或是药物使用而产生的干燥、瘙痒、灼热感等症状;疾病后期还可逐步替代药物,减少药物用量,长期使用可预防疾病复发。

近日,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、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发布《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(版)》,指南结合近5年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,在版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,旨在为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提供科学和权威的参考依据。

特应性皮炎(atopicdermatitis,AD)是一种慢性、复发性、炎症性皮肤病。由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、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,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。AD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
过去几十年,全球范围内AD患病率逐渐增加。儿童哮喘和过敏症国际研究(ISAAC)是一项独特的全球流行病学研究计划,早在年就建立,旨在调查儿童哮喘、鼻炎和湿疹的患病率与趋势,因为人们对它们在西方和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日益上升感到担忧。ISAAC于年完成研究计划,是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AD患病率和趋势数据研究,研究纳入了个国家中将近万名儿童的样本。研究结果显示:在工业化的过去几十年中,AD的发病率增加了2-3倍,有20%以上的儿童受到AD的影响,但全世界的患病率差异很大,研究数据显示亚洲和拉丁美洲的AD患病率很高,尽管AD在英国和新西兰等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似乎达到了平稳期,但全球AD患病率仍在继续增加,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和在发展中国家,这些国家已成为随访数据中发病率最高地区。

我国AD患病率的增加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、韩国,但近10年来增长迅速。年我国采用Williams诊断标准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学龄期青少年(6~20岁)AD的总患病率为0.70%,2年10城市学龄前儿童(1~7岁)的患病率为2.78%,年上海地区3~6岁儿童患病率达8.3%。年,采用临床医生诊断标准,我国12个城市1~7岁儿童AD患病率达到12.94%,1~12月婴儿AD患病率达30.48%。

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AD等疾病诊疗指南的相关内容,结合基础治疗、患者教育与管理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,对保湿剂在屏障受损类皮肤疾病治疗与管理中的使用进行讨论。

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(版)指出: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,消除诱发和/或加重因素,减少和预防复发,减少或减轻合并症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及疾病管理可使AD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,患者可享受正常生活。

由于本病是慢性复发性疾病,需要长期治疗,应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,通过对疾病全程管理获得最佳疗效。患者教育十分重要,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本病的性质、临床特点和注意事项。同时应与患者及家属详细分析寻找其发病病因和诱发加重因素(包括非特异性诱发因素,以及特异性过敏原诱发因素等)。应对患者的病史、病程、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估,确定治疗方案。医生还应向患者解释药物使用的方法,可期望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等。在随访过程中,医生应当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并通过维持治疗,尽可能长期控制症状,减少复发。

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,使用保湿润肤剂,寻找并避免或回避诱发因素(非特异因素、过敏原回避等)。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作为AD基础治疗的重要部分需要被特别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